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乌拉圭的绿色奇迹:一个“小国”教给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启示
发布时间:2025-07-10
分享:

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不仅靠风和太阳,更靠制度设计和公私协同。

超高转换效率:TOPCon技术结合了高质量硅片及优化工艺,组件效率高达22.5%以上


从黑灯断电到能源独立,只用了十五年

2007 年,乌拉圭还是一个能源结构严重依赖水电和进口化石能源的国家。一旦遭遇干旱,电价飙升、停电频发。

到了 2022 年,乌拉圭超过 98% 的电力来自风能、太阳能、水电和生物质。更重要的是,它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“完全不靠石油发电”的国家之一。

仅通过可再生能源转型,乌拉圭每年就节省了 2 亿美元的化石能源进口开支。



成功不靠运气,靠的是制度设计



乌拉圭当然有优势——比如常年稳定的风资源、已有的水电站基础,但世界上有类似条件的国家很多,为什么只有它走通了这条路?

核心原因在于:制度的协调与执行。

国有电力公司 UTE 没有“抗拒转型”,而是主动拥抱清洁能源;

政府设计了反向竞价机制和 PPA(电力购买协议),吸引私营企业参与,同时保障系统稳定;

政策清晰透明,大幅降低了投资风险,90% 的新增产能来自私营开发商。

这正是“公私协同”的真正含义:政府设方向、定规则,企业快速、高效地建设。



不靠外援,靠自身体系完成转型




更令人佩服的是,乌拉圭的能源转型几乎完全没有依赖国际援助。在最初阶段,甚至连 IMF 和世界银行都拒绝提供支持。

乌拉圭转而依靠本地与区域资本,推进项目。这一机制反而让资金更灵活、项目更高效、责任更清晰。

截至目前,乌拉圭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已创造超过 5 万个就业岗位,占全国劳动力的近 3%。

这对我们这些从事光伏、储能和EPC业务的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:规则清晰,比补贴更能激发市场活力。



从能源自给,到出口绿氢,战略再升级




现在,乌拉圭正在迈向下一个阶段——不仅实现国内能源自给,还计划将多余的绿色电力转化为出口型“新工业燃料”。

政府正在推进一座投资高达 60 亿欧元的绿氢项目,将于 2026 年在 Paysandú 动工。该项目预计将生产绿氢、氨气以及用于航空航运等重工业的电子燃料。

这不仅是气候项目,更是一项全新的国家工业战略。乌拉圭或将成为首个出口工业级可再生能源制氢的“发展中国家样板”。



乐泰视角:公私协同,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关键钥匙




对我们这样的新能源企业来说,乌拉圭的故事并不是“遥不可及”的奇迹,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:

清晰的政策框架,有助于激活投资;

本地化执行,提升项目灵活性与可控性;

企业与政府的协同,远比单边推动来得有效与持久。

在乐泰科技(Eco Green Energy),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国家、每一座城市、每一块土地,都拥有属于自己的“能源主权”潜力——只待激活。

相关案例
Copyright © 江苏乐泰宜柯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网站维护备案号:苏ICP备202304071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