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特朗普对印加税,美国光伏“备胎计划”打乱了?
发布时间:2025-08-15
分享:

中国产品受限,印度成“新宠”

超高转换效率TOPCon技术结合了高质量硅片及优化工艺,组件效率高达22.5%以上

随着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对“受关注外国实体”(FEOC)设置更严格限制,美国太阳能企业如果想要拿到联邦补贴,就必须绕开中国制造。这也让不少开发商将目光转向印度。

近几年,印度在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上的投入持续增加,多个大型厂商(如Waaree Energies)不仅扩大产能,还直接在美国本地设厂,以规避潜在关税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,印度对美的光伏组件出口已突破8GW,但2025年在新政压力下或将小幅回落。这也意味着,刚被扶上“牌桌”的印度供应链,可能还没坐稳,就得先掏出一笔“入场费”。


多重压力叠加,印度也“难顶”


事实上,这项新征税政策并非印度面临的唯一挑战。

一方面,美国早已对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(如柬埔寨、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)的组件产品加征反倾销和反补贴税。另一方面,UFLPA法案也要求产品必须完全避开中国新疆相关产业链,增加了供应链合规透明度的门槛。

就在此时,美国商务部还宣布将对印度、老挝和印尼展开新一轮“双反”调查。如果落实,这将进一步抬高印度制造的成本,使“替代中国”的路线愈发艰难。


谁来填补空缺?美国本土化压力升级


印度被加税的消息一出,对美国本地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。本就依赖海外供应链的光伏项目,如今不仅要面对更高的采购成本,还要承担更复杂的合规压力。

如果印度这条路线不再“划算”,美企要么选择继续“高价刚需”,要么加速本土化。但问题是,美国本地的光伏制造产能短期内仍无法填补这块巨大的缺口。


替代与自主之间,光伏供应链重塑进入关键期


从中国到东南亚、再到印度,美国一直在寻找一个“既能替代、又能低价”的光伏供应国。但现实是,哪怕找到“朋友”,在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作用下,这些“备胎”也很难稳定发挥作用。

对国内组件、支架、电站开发企业来说,这场博弈也提醒我们:全球供应链正加速重构,技术竞争力之外,合规、本地化、市场多元化将成为新周期下制胜的关键。

寻找“高风险政策波动”下的稳定方案


结语:

在乐泰科技看来,未来更安全的布局应包括以下几点:

多国原材料与产能布局,增强抗风险能力

打造更高供应链透明度,以符合欧美合规要求

加强本地化服务与交付能力,提升系统整合效率

在这场不断变化的全球光伏贸易博弈中,我们愿作为值得信赖的伙伴,助力客户穿越不确定性,稳步推进光伏项目落地。

相关案例
Copyright © 江苏乐泰宜柯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网站维护备案号:苏ICP备202304071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