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中国新型储能突破100GW:产业格局迎来大转折
发布时间:2025-09-10
分享:
新型储能首次超越抽水蓄能

超高转换效率:TOPCon技术结合了高质量硅片及优化工艺,组件效率高达22.5%以上

过去五年,中国储能仍以抽水蓄能为主,占比高达 89.3%。但到了2025年年中,这一比例已降至 37.4%,而锂电池等新型储能的占比则快速上升至 59.9%。

这代表储能产业技术路线完成了根本性转折,从传统的单一水电储能,走向以锂电为核心的多元化格局。


装机高峰: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


2025年上半年,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23.03GW/56.12GWh,同比增长近 70%。其中,5月单月新增就达到10.25GW/26.03GWh,同比暴涨超过 500%。

造成这一“井喷”的直接原因,是政策节点驱动的并网潮,加上市场端需求的快速释放。


供应链:CATL领跑,二线厂商追赶


在电池环节,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货量达到 233.6GWh(不含基站和数据中心)。

CATL:单独站在 ≥50GWh级别,继续领跑全球。

二线集团(20–50GWh):比亚迪、蜂巢能源、赣锋锂电、中创新航、海辰、亿纬锂能,正快速缩小与宁德时代的差距。

三线(10–20GWh):远景、国轩、瑞浦兰钧等。

小型厂商:如中航锂电、鹏辉能源、欣旺达等。

可以看到,头部格局依旧集中,但二线梯队正在加速追赶。


系统集成:国内外两条赛道


在系统集成领域,中国市场由 中车株洲所、海博思创、远景、阳光电源 领跑;放眼全球出货量,阳光电源、中车株洲所和海博思创排在前三位,其次是远景、中电装备,以及欣旺达、晶科、天合储能等。

这说明中国储能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,也在海外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

集中化采购与价格下探


2025年上半年,中国储能系统中标总量 86.2GWh,同比增长 264%,其中 69% 来自集中或框架采购。

价格方面继续下行:

0.5C 系统:平均中标价约 553元/kWh,同比下降28%;

0.25C 系统:降至 447元/kWh,同比大跌69%。

价格下降与规模化效应叠加,为储能应用的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
展望2030:从“规模竞争”转向“价值竞争”


根据CNESA预测,到2030年,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将在 236GW—291GW 之间,对应年均复合增长约20%。

未来的发展重点不再只是“拼规模”,而是进入“拼价值”的阶段:

市场机制:建立容量价值评估体系;

应用场景:虚拟电厂、绿电直供、沙漠光伏基地;

产业方向:推动储能从辅助角色变成电力系统的核心资源。


结语


乐泰认为,中国储能市场正在从“跑马圈地”进入“价值创造”新阶段。价格下降、装机爆发、应用多元,这些趋势叠加,意味着储能将不再是电力系统的“备用方案”,而是与新能源并驾齐驱的“基础设施”。

未来几年,谁能在 商业模式创新、价值挖掘和安全可持续发展 上走得更快,谁就能在这场全球储能竞赛中抢占制高点。

相关案例
Copyright © 江苏乐泰宜柯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网站维护备案号:苏ICP备2023040712号-1